海工的寒冬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海洋油氣工程總是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從2002年-2014年的12年間海洋油氣開采一路高歌猛進。但是,2015年全球油價突然暴跌,海洋油氣開采的暴利時代戛然而止,眾多造價高昂的海工訂單遭到船東撤單,部分海工企業破產倒閉,剩下的多數度日艱難,橫亙在無數海工人面前的是一個漫長的冬天。 海洋油氣工程是否能夠恢復往日的輝煌?這真是一個問題。 敝人認為海洋油氣工程會在未來較長時間內處于蕭條狀態。誠如前美國能源部辦公廳主任麥克蒙格爾(Joe McMonigle)所言“但是,如果想真的判斷一下減產協議有效性的話,可以看到油價最近在每桶 47 美元左右,或者稍微有些波動。實際上,現在的油價只比一年前低了一便士。"和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所預料“現時的低油價將成為常態,非一兩年可以改善,就算油價「高也高不到哪里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油價都將在低位徘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絕大多數海洋油氣開采的成本都大大高于陸上成本,海洋油氣開采的利潤空間萎縮或者負盈利,海洋油氣工程的投資勢必會大幅萎縮。于是乎,訂單大幅下滑,產能絕對過剩,裁員破產在所難免。 你是不是信口雌黃,危言聳聽?你說的這些有科學依據嗎? 1.科學技術的進步使能源市場的供給大幅提高。 這里說的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指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不僅使美國在能源獨立道路上更進一步,也徹底改變了世界的化石能源供給結構。美國突破了頁巖油氣開采的關鍵技術,使得大規模、低成本開采油氣資源成為可能。除了技術優勢之外,美國的頁巖油氣資源儲量極為豐富。根據2006年對世界范圍內33個國家和地區的油頁巖資源的綜合統計數據,折算成頁巖油,世界頁巖油的總儲量超過4000億噸,遠遠超過了世界石油資源儲量1500億噸。其中美國的油頁巖儲量3035.66億噸,約占世界總儲量的66%,牢牢占據第一的位置。世界頁巖氣資源量為457萬億立方米,同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相當,其中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87 萬億立方米。全球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排名前5 位國家依次為:中國(36 萬億立方米,約占20%)、美國(24 萬億立方米,約占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所以,美國的頁巖油氣開采機器起動,世界能源格局徹底改變,對OPEC和俄羅斯的寡頭壟斷形成了巨大挑戰。美國頁巖油氣的開采使得全球的油氣供給大幅提高,油氣價格走低。有美國專家說,美國的頁巖油氣資源開足馬力可以開采一百年不成問題。除非OPEC、俄羅斯和美國能夠達成協議,不然油氣價格由于競爭會長時間處于低位。中國作為世界頁巖氣儲量第一大國,頁巖油儲量第三大國,當然也開始躍躍欲試。既然陸地頁巖油氣資源如此豐富,開采技術更容易改善,開采成本更容易降低,那為什么還要脫褲子放屁去開采成本高昂、風險較高的海洋油氣資源?如果中國也開始大量開采頁巖油氣資源,那么油氣價格勢必更低。 2.環保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對于油氣資源的需求下降。 大氣污染是全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而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尋找綠色無污染的可替代能源便擺在眼前。幸運的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新能源技術日漸成熟,諸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新能源在生產生活中越來越普及。新能源發電的占比逐年提升。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已經制定了燃油車退市時間表,即便印度這樣中國瞧不上的國家也出臺了燃油車限制發展政策“在2030年的時候,印度全國所有的機動車將全部使用電力驅動”。人類對于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和新能源的廣泛普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除部分發電廠和重型交通載具外,世界對油氣等化石燃料的需求必然大幅下降。 如果未來的化石燃料需求大幅下降,那么按照現在的油氣產量,未來的油氣價格勢必更低,所以現在許多國家正在盡快將本國的油氣資源轉換成資本,這也是油氣價格低位運行的一個原因。 通過對油氣市場的供求分析,不難看出,縱然以油氣為代表的化石燃料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徹底退出市場,但絕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油氣價格升高才怪。在油氣價格低位徘徊的情況下,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必然會被擱置,因為在全球油氣價格一致的情況下,資金會流向利潤更高的陸上油氣開發。 當然,雖然全球油氣價格的低位徘徊會減少對海洋油氣資源的開采,但并不是就說海洋工程窮途末路。首先,部分海洋油氣開采公司是在執行國家戰略,他們不會受到影響的;第二,即便海洋油氣開采工程業務受到影響,海工完全可以轉向其他方向,比如最近青島武船建造的海洋牧場。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是不是? 補充: 1.從現在開始至2025年的這段時間,油輪需求會升高,這主要是由于眾多產油國希望將石油資源盡快盡量地轉化成資本,因為一旦2030年(部分國家燃油車退出市場)到來,即便石油資源再豐富,也可能爛在地里,F在這些國家的策略就是降低價格,大量開采,迅速出手,比如美國。 2.LNG船舶需求會增長。這是因為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中最清潔的能源,而且儲量極大,這將是未來依賴化石燃料部分行業(比如發電廠,重型載具等)最好的燃料。所以,要搶占先機,對于船廠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起就對LNG船舶的設計和建造進行技術研究,對于發動機工廠從現在開始就必須加強對天然氣發動機及其系統的研究。 3.未來輕型陸上載具應該就是電力驅動,而重型載具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天然氣發動機。船舶由于其特殊性,難以徹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天然氣發動機則是首選。 4.未來核電的份額只會上升不會降低。這是因為核能是新能源技術中除去水能外唯一能夠大規模發電的能源,是未來最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首先,地球的衛星月球上儲存有大量的核燃料;第二,未來的太空技術會使得月球采礦成為可能;第三,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會使得存在某座核電站全程無人運行,當然也包括核廢料的處理;最后,核廢料可以傾倒到其他星球,不會污染地球。 5.為什么是美國掀起了能源技術革命而不是中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過,這是在美國而不是中國。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頁巖油氣革命發生在美國與美國人注重實踐和善于創新分不開的。無數次的試驗和以此根據試驗結果的創新使得改進的“水力壓裂法”橫空出世,不僅帶來頁巖氣開采的大繁榮時代,美國也因此有望在未來數年內真正實現能源自給。而反觀我國,總是跟在別人后頭。因為中國人不善于實踐、不善于創新?我看未必。中國人口頭上說重視技術,實際上不重視技術,只要能賺錢,無所謂技術不技術,這是“權術”。大家都削減腦袋去考機關事業單位,只要考上,待遇好,福利高,衣食無憂,高枕無憂。工程師,特別是企業的工程師,工資一般,福利更一般,找對象根本不需要考慮“機關事業單位”,因為人家根本看不上“企業”這塊牌子。工作無非就是個營生,混口飯吃的工具。有搞鉆研的時間,不如請請客,送送禮,搞一搞人脈,關系疏通了,自然就升職,當領導了那自然就來錢了。想要搞出東西來,做夢。 6.這篇文章中包含諸多筆者基于當前形勢對未來所做的判斷,這些判斷可能對也可能錯,只有未來到來那天才能驗證。
筆者先后在STX大連造船、中海油外協和北船重工供職,此篇文章乃一家之見,不足之處,請不吝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