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7月推出全球首個《綠色船舶規范》后,中國船級社又于12月13日正式出臺了《內河綠色船舶規范》。該《規范》將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內河綠色船舶規范》是《綠色船舶規范》的補充,主要適用于航行在中國內河水域、400總噸及以上、申請中國船級社“綠色船舶”附加標志和其他單項附加標志的入級自航船舶。該《規范》明確,按照船舶對規范技術條款中不同等級和范圍要求的滿足程度,經中國船級社審圖與檢驗,可授予相應的“綠色船舶”附加標志。附加標志共分為3個等級,不同等級的船舶綠色度有所不同。同時,每一等級的綠色船舶均需滿足能效要素、環保要素和工作環境要素的相應技術要求。其中,能效要素分為能效設計指數(EEDI)和能效管理計劃(SEEMP),環保要素包括防止油類污染、防止生活污水污染、防止餐飲污水污染、防止船舶垃圾污染、防止散裝有毒液體物質污染等13個方面,工作環境要素則包括振動和噪聲。此外,該《規范》還對熱油系統與廢氣式熱油加熱器、船舶接岸電要求、船用水源熱泵技術要求等作了具體規定。 據介紹,該《規范》旨在倡導發展和應用綠色技術,促進造船業、相關制造業和航運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航運企業對新建船舶和現有船舶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運輸船隊營運的綠色度,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船舶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目標。
|